English

笔墨叩问凯旋门

1999-04-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文 京 我有话说

中国书法与西方社会的碰撞并非始自今日,单就法国而言,1908年法国汉字学家伯希和及他的助手负责测绘的路易·瓦兰博士、摄影师查尔斯·努埃特一行三人继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之后来到中国的敦煌,以不平等的交换条件掳走了一批书画等无价之宝。应该说,中国书法作为敦煌写经文书被动地走向了法国,走向了世界。

但中国书法作为艺术尚没有独立进入法国社会的审美视野,这起码是因为:一、学者们的研究更注重其文物考古的历史作用和价值;二、能够领略这些作品的风采的还局限于学者和研究人员;三、日本书法以一种强烈的现代构成和东方书写趣味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西方人更容易对应接受。荷兰画家凡高在法国时就曾临写过日本的假名书法。中国书法艺术事实上被西方忽视了。

中国书法在更深层次上未能与西方社会契合的原因,更是因为中国独特的文字体系和审美哲学,作为书法载体的中国字是形、音、义统一的集装箱式的单字构词系统,它一字多义、多字一音、多字一义,充满神秘的内涵和变化,加之以笔墨表现这些文字时,用笔、结构、章法、神采等都具有独特的趣味和内在逻辑,像书法的人格化及抽象性、文学性和不可重复性等,都是西方诸语系语境中生活的人们难以理解的。

因此,1998年12月于法国举办的“巴黎·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大展”就显得因具有开创性而尤为不同寻常,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展览达到了境外书法艺术展空前的水平和规格,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法国总统希拉克都为展览题了词,希拉克总统还称赞中国书法艺术为“艺中之艺”。

从《巴黎·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展览作品集》(青岛出版社)中看到,这次展览不光展出了现代书坛巨擘如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于右任等的墨迹,展出了画坛领袖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的书法佳构,还展出了毛泽东、弘一法师、赵朴初等各界伟人和名人的作品,更有当代老、中、青三代书家的作品的展示。从这些作品集束在一起展出的效果和意义而言,它赓续了中国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书法艺术传统,又呈现了二十世纪变幻多端的中国各时期的社会心态和艺术追求,特别是以中青年书家为主体所倡行的当代书风,亦即近二十年中国书法热的成果,作品中既有忠诚于传统的堪称楷范的作品,也有追求创新渐变的新型古典主义色彩的佳作,还有饱含现代意趣的“现代派书法”和刻字作品,各个极端的书法呈现于一堂,基本上涵盖了中国书法的现代历程和纷纷杂陈的现实多格局状态,从而实现了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的多元化审美效益。整个展览较少有过去书法展览中的应酬之作、凑数之作、庸常之作。

《作品集》更是以针对法国接受层面的需要和诉求,定位于读者是对中国文化艺术不甚了解和理解的人士为切入口,书前刘恒的中国书法艺术历史回顾,作为一个导读长廊较自然地将读者带入现代,书中又有作品的释文和邱振中教授的欣赏点评和导语,立体而缜密地给予中国书法以预设的角度和目光,让读者和观众在中国书法作品面前不至于无从阅读、欣赏,以致一头雾水,因为审美需要习惯,编者们充分注意和考虑这了一点,并且实现了这一点。据称,该书在法国观众和读者中获得了较好的认知对应和良好反馈。

依照熊秉明先生对中国书法的观点“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核心的核心”,中国书法当有这样的内在精神含量和力度,正因为它是民族的,才更是世界的。中国书法成为世界艺术长廊的珍品,只是早早晚晚的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